孙子兵法—善战者说

这是一本对于孙子兵法的讲解书,作者对孙子兵法进行了再加工,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打仗那一部分,为此专门去看了b 站上对于四渡赤水的讲解,共军在遍地都是国军的地图上,来回穿插,将领的指挥水准与士兵的个人素质都极高,艺术啊!!很像很多不玩 LOL 的人都会去看世界赛,不玩台球的人会去看斯诺克,不踢足球的人去看世界杯,任何事情到一种极致的状态下都有一种美。就像庖丁解牛,解牛这件事本身无趣,但是如果是庖丁的话……
分清敌人与朋友
首先,孙子兵法是一本讲解战争的书,是要打击消灭敌人的。
学校教育教的我们都是针对朋友的做事准则,生活中大多数教导的、宣传的是与人合作的理念。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上学时的思想品德课、儒家的仁爱。很少教导我们该如何对待敌人,因此请先区别敌人与朋友,区别个人品格修养与对敌战争。
对于孙子兵法,以前听到过艾跃进老师讲过。艾跃进老师只是对孙子兵法原文进行了翻译,没有额外添加很多其他解释,很像一个老师板板正正的念 ppt 讲课,因此听起来很是无趣。
孙子兵法中,对待敌人的手段,很多都是与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相反的。比如,兵者,诡道也。如果用个人品德来评判的话,那恐怕要把这个人评判为卑鄙无耻、反复无常、满嘴谎言的小人了。
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历史上的军事战争,将军以对待朋友的道义,来对待敌人,而导致的失败,比如宋襄公的泓水之战。这些都是没有弄清个人品德与战争的区别,你可以爱护自己的一兵一卒,可以上下同心,可以有为战友牺牲的情谊。但同时也必须有歼灭敌军的果断,用离间,用欺骗,用威胁,用饥饿,用杀戮,用一切暴力手段赢得战争的胜利。
战前
伐谋、伐交、最后才是战争。
我境界太低哈,更喜欢看实打实的战争技术。
战争
- 集中兵力。即使再整体上兵力少,但是仍然可以在局部上是优势的兵力。这就是游击战、运动战。
- 主动权。在战场上有永远获取主动权。即使自己兵力少,不得不防御,也仍然可以主动防御。比如需要你来阻击敌人,那么你不是一定到呆在原地,然后挖战壕阻击。你可以直接主动攻击敌人,埋伏敌人,迷惑敌人,来达到阻击敌人的效果。国军对根据地进行围剿,硬打打不过,那就别死呆在根据地,国军来了,我们就走,聚集力量消灭小股国军。国军走了,再回根据地就是了。
- 灵活机动。战略不变,但战役要灵活。同一件事,有人认为违背了原则,违背了战略,被人打成保守派。有人认为是机动性,是随机应变,是不违背大原则的,甚至是符合大原则的,被打成激进派。比如对于反围剿,大家的一致看法都是保卫根据地,击碎敌人的围剿计划。有人认为,既然是保护根据地,那就要寸土不让,跟敌人打阵地战,打正面战争,这样才算保护根据地(从后面看四渡赤水的共军兵员作战水准,一点都不虚国军的军队素质)。有人认为,国民党装备精良,人数众多,阵地战打不过,应该打运动战游击战,让敌人有劲使不出,让敌人疲于奔命,这样才能打碎敌人的围剿计划。我相信这双方都希望战争能够胜利,战略上都可以说为了保护根据地。我们开着上帝视角,先入为主的认为游击战是对的。事后反思,怎样说怎样对,但为什么当时就没有决策对呢?或许我们只能根据当前情报、资源、信息得到我们认为正确的,只能求一个发念正罢了,其他的交给天命吧。
- 以正合以奇胜。正面与敌人战斗,要想取得胜利,是很难的,代价很高的。侧面进攻敌人、偷袭敌人指挥所、切断粮草,以此来最小代价获得胜利
- 击虚。毛主席说,打得过就打,打不过就跑。
- 间谍、情报。电台、手机监控、电话监听等等,获得情报。据说四渡赤水时,我军就有一个电台高手,一直能够截获国军的电台信息,国军的各种兵力部署我们都了如指掌。间谍,国内的电视剧《伪装者》好看的嘞,国外的有”剑桥五杰“。
四渡赤水:

当我不了解四渡赤水时,只是迷信般的觉得神奇,觉得那些人是神兵神将,但那只是一种飘飘然的迷信。当我看过这个视频讲解后,了解了每一步的决策后,了解了共军在将领上、兵员素质上、内部团结上、情报获取上、民众支持上竟然有一定优势的时候,虽然少了神话般的偏信,但心里多了一份踏踏实实的佩服,真心觉得牛。
势
其实孙子最开始讲的就是“势”,伐谋、伐交,比如战前我们做各种政治、外交、军事准备、舆论建设、民粹主义建设,都是在造势,如果有了势,那么就会少很多战争。你如果有核弹、航母、爱国主义、联合俄国非洲中东、占据国际舆论高地,有了这样的势,就避免了很多战争。
在哪里听到过一句话:战争这样重要的事,不可以让一个将军去做决定。如果你让将军去做决定,那肯定都是打、打、打,这种将军没有看到”势“。
不过从爽感上看,古今中外那些著名的战争,实在让人拍案叫绝,尤其是很多以弱胜强的例子。势这种看不见,摸不到的东西,一点也不刺激,不吸引眼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