乔布斯—某毕业演讲视频

乔布斯—某毕业演讲视频

今天看了乔布斯的一个大学里面的毕业季演讲。我想这个演讲很出名,因为即使我没有特地看个这个演讲,里面的内容零零碎碎的也从其他地方听到过。

  1. 当你回首往昔,会发现哪些往日哪些零零碎碎的点,最终会连成线。他举了他在辍学期间学习书法字体,Mac 好看的字体便源于此。
  2. 热爱与失去。他被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一脚踢出,他当时痛苦极了,他觉得对不起很多人。但他仍然认为他热爱那个领域,接着创立 NeXT(比 Mac 更强的大型工作站),收购皮克斯……
  3. 死亡。我想大家都听过说,你应该把今天当做你的最后一天去过。但大家很少有那种紧迫感,总觉得来日方长,明天再说。关于死亡这一节,说的是他成功之后得了癌症后的一些感悟。但可能大家对此不感兴趣了。

有意思的是,一个“成功人士”在成功之前,他说的很多话,大家都懒得听,人微言轻的道理嘛。但是呢,一个“成功人士”在成功之后,他说的很多感悟,大家也懒得听,大家更关心的是他成功之前做了那些事?这时呢,反而去找他成功之前的各种语录了。

乔布斯的演讲还是说那一个道理:be self

Be self 这种思潮是从西方过来的?所谓个人主义?中国传统文化中好像就没有这种 Be self 的东西?

话说一个人除了 Be self 之外还能 Be 什么呢?但看大家痛苦的样子,能够 Be self 的人是少数啊。

越来越厌恶只做个码农了,不知所云的需求、疲于奔命的重复修改、外包一样的工作、毫无复利的可能性。

之前听张一鸣说,你创业如果只是为了创业而创业,那么你很可能会失败。我想那些像张一鸣的创业者,都是很难退回去仅仅做一个码农的,这就像一个思想钢印,视野被打开了,就再也回不去了。这就像习惯了夏天吹空调,就很难退回去只吹风扇了(这个比喻不妥当,但我想说的是,大家都应该有这样的体验,就是体验过新东西后,再回去做旧的东西,就难以忍受了)。这或许也是很多创业者即使失败了,但是只要有机会,还是会再去创业。因为他真的很难再去老老实实当个执行者了,你真让他只做个没头脑的执行者不如杀他了,或者直接让他啥也别干,回家睡大觉吧。

以前呢,打游戏让我快乐,尤其是竞技游戏,集中精力盯紧屏幕,打完团战后,心脏咚咚跳。
以前呢,看闲书让我快乐,看村上春树,看到绿子那充满活力的样子,自己也立马充满活力了。
以前呢,跟母亲和我姨聊天让我快乐,因为消解了我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落寞。
以前呢,我为自己解决编码问题而快乐,我以为我帮助了很多人。

我也不清楚我热爱什么,脑子里思绪乱飞,字字落下,感叹终归是落了篇文章。

嘿嘿,今天总归是没白过。

Read more

playwright

对于开发者来说最实用的 MCP,claude code 可以自动调用 playwright 开启浏览器,抓取 console、network,帮助我们 fix bug 或者开发代码。我平时遇到的原型图比较少,所以如果你有界面的设计图,还可以让 playwright 截图,自己去调整 UI。 以下是一些常见用法: 爬取文档 某些文档我们需要登录才能打开,直接让 AI 进行 websearch 抓不到页面,那么这时使用 playwright 就是很好的选择。还有一种更彻底的: https://github.com/hangwin/mcp-chrome 这个项目可以直接 copy 当前浏览器的 cookie,直接“免登录”了。 Help dev 修复 bug,可以直接让

By ke wang
claude code practice

claude code practice

工具只是作为工具,关键在于使用者的思维方式。如果你把他当做一个只会写写增减某个字段的基础工作者,那么他就只是一个基础工作者。但如果你把他当成一个能够进行市场调研、需求分析、代码设计、代码执行、检验效果等等的各种角色的话,那么他就是会这些角色。 很简单的,如果还是把 AI 当做一种文章总结工具,那么他也就是总结工具了。但是如果你在思考他作为某个人类角色,他应该做什么时,那么他其实就是你的“伙伴”了。这一点我在创建 claude code 的 subagent 时慢慢有所体会。 怎么用 我是用的拼车,Claude code Max 20X,六人车,每个人 398 软妹币 插件 插件最大的好处就是很方便引用代码块,而且我觉得能够引用代码块这件事很重要,你引用的代码块越精准,AI 才能更好的理解你要做什么。 cursor 上 claude code 插件在 cursor 上是旧版本,需要从

By Keboom007
吴起

吴起

很多传记从头到尾都是围绕主人公的事进行描写,这本书却不同,他并不局限于主人公那个圈子周围,而是广泛的介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、各个国家的发展历史、各个国家的民风民俗。作者对于战争细节并没有花费太多笔墨去写,甚至说写的太简略了,本来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战争,但是作者几乎寥寥几笔就带过了。 我们提到吴起,总是认为他是一个军事家,打仗非常厉害。但作者并不认为他只是一个军事家,作者认为他是一个全才,他不仅仅在军事上能够训练出“魏武卒”这样的兵,不仅仅能够巧妙的使用兵法、谋略赢得战争,同时他还能够发展经济,任用贤才,使得吏治清明。他在变法的区域,政治、经济、军事是全方位的强,只不过通过战争的胜利而体现出来。 我读毛选的时候,没看到毛主席是怎么做改革的,怎么搞经济的,没看到出彩的地方,只看到了毛主席打仗非常厉害,怎么打怎么赢!看起来跟吴起的赢是一个道理,战争的胜利是全方位的,并不只是将军的策略高明。其实看共军四渡赤水、长征等时,蒋介石所做的应对策略,大体上都是预测对了红军要往哪里走的,封锁线也是布置了一道又一道,但是那些封锁线看起来总是像纸糊的。国军内部都是小军阀,一个个都想的是保存实力,而老蒋也

By Keboom007
孙子兵法—善战者说

孙子兵法—善战者说

这是一本对于孙子兵法的讲解书,作者对孙子兵法进行了再加工,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打仗那一部分,为此专门去看了b 站上对于四渡赤水的讲解,共军在遍地都是国军的地图上,来回穿插,将领的指挥水准与士兵的个人素质都极高,艺术啊!!很像很多不玩 LOL 的人都会去看世界赛,不玩台球的人会去看斯诺克,不踢足球的人去看世界杯,任何事情到一种极致的状态下都有一种美。就像庖丁解牛,解牛这件事本身无趣,但是如果是庖丁的话…… 分清敌人与朋友 首先,孙子兵法是一本讲解战争的书,是要打击消灭敌人的。 学校教育教的我们都是针对朋友的做事准则,生活中大多数教导的、宣传的是与人合作的理念。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上学时的思想品德课、儒家的仁爱。很少教导我们该如何对待敌人,因此请先区别敌人与朋友,区别个人品格修养与对敌战争。 对于孙子兵法,以前听到过艾跃进老师讲过。艾跃进老师只是对孙子兵法原文进行了翻译,没有额外添加很多其他解释,很像一个老师板板正正的念 ppt 讲课,因此听起来很是无趣。 孙子兵法中,对待敌人的手段,很多都是与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相反的。比如,兵者,诡道也。如果用个人品德来评判的话,那恐

By Keboom0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