樊登访谈

樊登访谈

https://youtu.be/pxgF4mgcxqo?si=4ZibV6wl3p40DDBp

樊登的创业经历、对个人影响力的看法

樊登之前开过杂志社,但是失败了。在樊登读书的萌芽阶段,其实他就是采用了订阅杂志的形式,来收费的。当然了,很老套的说法,我们从失败中学到了什么,对未来造成了如何的影响。这种道理大家都知道,但是却没有真正内化。

樊登对于某些事情的看法并不是事情此刻瞬时的状态,比如他的失败的创业经历、频繁的换工作职位、关于个人影响力等等。我们平时看事情,一般都是看一件事情的瞬时状态,比如是成功了,还是失败了。影响力大还是小,直接判断事情的当前状态就好了。但是樊登把事情看的更长远,比如一件事情的影响力很可能在数年之后仍在显现。比如一件事情在当前看是失败了,但是在几年后却成功实现了目标。比如一件事在当前知道的人很少,但是在几年后却家喻户晓了。比如在文学艺术领域,这个艺术家总是在世时不得志,去世后倒是作品名满天下。比如当前的 AI,transformer 论文在发表之初知道的人很少,但 openAI 出来后,大家就都知道了。

对事情以一种更长远、动态的看法,这是一种很好的观念。我认为这种观念是智慧的、成熟的、老成的、宁静的。

成年人读书问题

樊登认为,很多人出了学校,就不读书了,这不是一个好现象。这是一个问题,人们应该去多读书,人们应该保持学习新东西的状态。

读书学习、健身、保持好睡眠、清淡饮食、休养身心……太多太多“正确”的事。人往往心中想的,和行动上的不一致。比如心里觉得饭菜不好吃,但顺口就夸赞了主人的厨艺不错。比如决定今晚要早睡,但还是不知不觉晚睡了。比如心中抗拒早起,但是在刷牙洗脸后又觉得今天早上的阳光真好,心情又大好。比如抗拒工作,但做了十分钟后,却慢慢进入状态。比如疲惫一天,瘫软在床上,不想洗澡,但是洗完澡后,又觉得浑身舒适了。

心理与行动,总是有各种 gap。樊登读书、健身卡、英语学习打卡小组、自习室,这些解决心理上知道对,但是行动上跟不上的。通过外力,来进行束缚,强迫进入行动的状态,或者降低进入行动的门槛。我不觉得樊登读书能学到啥,如果你自己连静下心的一本原文图书的心都没有,那就也不指望你能思考什么,沉淀什么了。不过世间的事,也不都全靠书,全靠知。没必要对图书有那么大的执念,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做事,都在体会事中的道。

心理上知道,但是行动上做不到,这个现象更普遍啊?反过来看,很少是行动上可以,但是心理上不行的,或者认知上不行的。即使认知上不行,也可以通过行动来弥补经验不足,或者就是找认知足够的合伙人。所以看起来行比知更重要?一切的一切最终都要落实到行。战争的胜利,最终都要落实到攻击上,而不是防御。

创新思维,十倍比 20%更容易

这个很有意思啊,很反直觉的事情。不过被他一讲出来,反而觉得有道理!!!

他说的意思是,如果是提升 20%,那么就实在旧的方法,旧的路径上进行优化,所以很难再去提升 20%。但如果你是要提升十倍,那么你就不得不去想新的方法,新的策略,这样反而能够另辟蹊径。我认为这种事情还是很普遍的,比如我是程序员,有很多人工去做不仅容易出错,效率还低,但如果写个很简单的 Python 程序,效率的提升几十倍、几百倍都是可能的。从大的方面说,很多科研上的,比如我看李飞飞的传记,之前的图像识别都是在卷算法,图像识别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后,就很难再去提升了。李飞飞的 ImageNet 另辟蹊径,去卷数据,而不是算法,最后图像识别的准确率终于有所突破。比如 Transformer 架构,之前的 NLP 预测是串行的,很难释放算法能力,Transformer 架构到来后,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堆计算资源,堆数据资源,来提高 AI 模型的能力。

很多时候在旧的方法已经到了瓶颈,提高几个百分点都是困难的事,这时另辟蹊径找一个方式,或许会破局。听说这也是很多公司愿意招年轻人的原因,因为他们总能做些出乎意料的事。

关于论语

我发现很多人,到了一个高度后,最后追求的都是平静。不因事情好,就过度高兴。不因事情变差,就悲伤。小学生读论语,读到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因此就以为不因这次成绩好而高兴,不因这次成绩不好就难过,以为孔子说的是这个意思,哈哈。因此就压抑自己的情绪,以为这样是遵循了孔夫子的教导,这不就是在装深沉,装成熟嘛~小朋友该开心就开心,该难受就难受,等你年龄大了,有你装深沉的时候。

还有就是关于孔子的,他认为孔子是圣人,是因为孔子的度把握得非常好。孔子对于不同事情,对待不同人,不偏不倚。我现在也有点这样认为,我们能够看到很多格言都是互相矛盾的,很多事情都是一体两面的,复杂的,矛盾的,总能恰如其分的拿捏到那个度的,就是圣人。

聚焦

聚焦这件事,最近开始多次出现了在我的视线中了。

道理是显而易见的,人的精力有限,时间有限,资源有限,总要聚焦一些事,才可能成事。

但是在实际过程中,好像有很难聚焦?这就回到上一节说的度。我们说聚焦专注,我们鼓掌叫好。我们说发散、勇于探索、勇于创新、触类旁通、博学、好奇心,我们也拍手叫好。

开悟

课代表认为樊登读过很多书,有很好的见解,认为樊登可以算一个开悟过的人了。他想听听樊登对于开悟前后的对比。

樊登的回答就是平静。好像所有答案最终都指向平静,指向当下的平静心态,感受当下的时间的流动。最终都指向这里。

关于平静,不知道是年龄大了,还是境界高,很多人都在提这个静字。

Read more

playwright

对于开发者来说最实用的 MCP,claude code 可以自动调用 playwright 开启浏览器,抓取 console、network,帮助我们 fix bug 或者开发代码。我平时遇到的原型图比较少,所以如果你有界面的设计图,还可以让 playwright 截图,自己去调整 UI。 以下是一些常见用法: 爬取文档 某些文档我们需要登录才能打开,直接让 AI 进行 websearch 抓不到页面,那么这时使用 playwright 就是很好的选择。还有一种更彻底的: https://github.com/hangwin/mcp-chrome 这个项目可以直接 copy 当前浏览器的 cookie,直接“免登录”了。 Help dev 修复 bug,可以直接让

By ke wang
claude code practice

claude code practice

工具只是作为工具,关键在于使用者的思维方式。如果你把他当做一个只会写写增减某个字段的基础工作者,那么他就只是一个基础工作者。但如果你把他当成一个能够进行市场调研、需求分析、代码设计、代码执行、检验效果等等的各种角色的话,那么他就是会这些角色。 很简单的,如果还是把 AI 当做一种文章总结工具,那么他也就是总结工具了。但是如果你在思考他作为某个人类角色,他应该做什么时,那么他其实就是你的“伙伴”了。这一点我在创建 claude code 的 subagent 时慢慢有所体会。 怎么用 我是用的拼车,Claude code Max 20X,六人车,每个人 398 软妹币 插件 插件最大的好处就是很方便引用代码块,而且我觉得能够引用代码块这件事很重要,你引用的代码块越精准,AI 才能更好的理解你要做什么。 cursor 上 claude code 插件在 cursor 上是旧版本,需要从

By Keboom007
吴起

吴起

很多传记从头到尾都是围绕主人公的事进行描写,这本书却不同,他并不局限于主人公那个圈子周围,而是广泛的介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、各个国家的发展历史、各个国家的民风民俗。作者对于战争细节并没有花费太多笔墨去写,甚至说写的太简略了,本来是一场意义重大的战争,但是作者几乎寥寥几笔就带过了。 我们提到吴起,总是认为他是一个军事家,打仗非常厉害。但作者并不认为他只是一个军事家,作者认为他是一个全才,他不仅仅在军事上能够训练出“魏武卒”这样的兵,不仅仅能够巧妙的使用兵法、谋略赢得战争,同时他还能够发展经济,任用贤才,使得吏治清明。他在变法的区域,政治、经济、军事是全方位的强,只不过通过战争的胜利而体现出来。 我读毛选的时候,没看到毛主席是怎么做改革的,怎么搞经济的,没看到出彩的地方,只看到了毛主席打仗非常厉害,怎么打怎么赢!看起来跟吴起的赢是一个道理,战争的胜利是全方位的,并不只是将军的策略高明。其实看共军四渡赤水、长征等时,蒋介石所做的应对策略,大体上都是预测对了红军要往哪里走的,封锁线也是布置了一道又一道,但是那些封锁线看起来总是像纸糊的。国军内部都是小军阀,一个个都想的是保存实力,而老蒋也

By Keboom007
孙子兵法—善战者说

孙子兵法—善战者说

这是一本对于孙子兵法的讲解书,作者对孙子兵法进行了再加工,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打仗那一部分,为此专门去看了b 站上对于四渡赤水的讲解,共军在遍地都是国军的地图上,来回穿插,将领的指挥水准与士兵的个人素质都极高,艺术啊!!很像很多不玩 LOL 的人都会去看世界赛,不玩台球的人会去看斯诺克,不踢足球的人去看世界杯,任何事情到一种极致的状态下都有一种美。就像庖丁解牛,解牛这件事本身无趣,但是如果是庖丁的话…… 分清敌人与朋友 首先,孙子兵法是一本讲解战争的书,是要打击消灭敌人的。 学校教育教的我们都是针对朋友的做事准则,生活中大多数教导的、宣传的是与人合作的理念。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上学时的思想品德课、儒家的仁爱。很少教导我们该如何对待敌人,因此请先区别敌人与朋友,区别个人品格修养与对敌战争。 对于孙子兵法,以前听到过艾跃进老师讲过。艾跃进老师只是对孙子兵法原文进行了翻译,没有额外添加很多其他解释,很像一个老师板板正正的念 ppt 讲课,因此听起来很是无趣。 孙子兵法中,对待敌人的手段,很多都是与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”相反的。比如,兵者,诡道也。如果用个人品德来评判的话,那恐

By Keboom007